书法随着时代的变迁,依着人情的推移,生生不息,绳绳弗替。不同的时代注入了不同的审美观念,使它的字体形态和书写风格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在古代,书法既是蒙学之始,也是干禄之技,更是技道之修。书法的名称也随着实际内容的变化而经历了“书~书艺~书道~书法”的变更。书是技法层次,书艺是艺术层次,书道是哲学层次,书法则是三者的综合。
一、书法与绘画——书画同源
首先,书画同器。书法和绘画都使用笔、墨、纸、砚,它们在创作工具和表现方法上相同。画家常常以书法练习作为基本功,从而增添绘画的技巧与灵感,使作品线条更富变化。美学家宗白华说:“引书法人画乃成中国画第一特点。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境层。”
其次,书画同法(图l一3)。早在战国时的帛画,就以线描作为绘画的基本手段来塑造形象,并且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绘画的一大特色。在元代,文人画趋于高峰,得益于艺术家的书法经验和书法知识,画家们孜孜追求于“有笔有墨”,山水画的演变方向甚至发生了改变,画家爱自己的笔墨胜过大自然,后代盛赞的“宋人丘壑”和“元人笔墨”正是指此。因此,书法的书写技法对绘画影响至深,出现了“画通于书”的热潮。赵孟烦有“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的诗句;柯九思有“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的高论。大画家往往集诗、书、画于一身,文人的气息重了,书法的韵味浓了,笔墨的情趣也多了。
再次,书画同品。书和画都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都需要用笔墨构成来表现功力、性情和神韵,因此格调和品第是相通的。中国书法的“神、妙、能”等鉴赏品第都被借用到中国画的品鉴之中。
最后,书画同象。最早的写字就是画画。书法讲究“依类象形”,中国画的造型也讲究“应物象形”,两者同源异流,前者抽象,后者具象,但都是要模拟物象,师法自然。
以上数点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书画同源。
二、书法与音乐——书乐同归
在众多的艺术中,音乐最善于抒情和表现,它通过时间和音响借助旋律来实现。而书法那流动的线条也充满了音乐般的时间性和旋律感,富有抒情的功能,从而表现出流美之心的波澜,突出它的形式美和抽象美。
音乐讲究和谐统一,讲究节奏和旋律。它有八个音阶,音符之间有轻有重、有强有弱、有长有短、有高有低,从而组成优美的乐曲。书法也讲究“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书谱》),要求作品的点画、形态、结构既要有差异、多样,同时又必须是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书法有八个基本的笔画,要求书写时点画有轻有重、力度有强有弱、线条有长有短、结体有高有低,再加上用笔的抑扬顿挫、用墨的淋漓生动,因此作品如同音乐般荡人心怀,弹出无声纸上音。
唐代理论家张怀瑾把书法称为“无声之音”。宋代姜夔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徐悲鸿也撰文道:“中国书法有如音乐之美。点画使转,几同金石铿锵。”指出了书法如音乐一样具有节奏之美、抒情之美。所以说书法的精神里面流动着音乐的精神,从而抒情达意,书乐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