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至清代达到顶峰,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一般选址在远离尘嚣的幽邃佳境,追求“情景交融”的效果,围绕传统文化经典,中国士人开展包括藏书、读书、讲学、著书、刻书等一系列活动,可以说,书院是中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结合得最完美的地方。
日前,位于北京香山风景区的香山书院正式揭牌。香山书院美术馆同时开放,展出了饶宗颐、冯其庸、王镛等艺术家的贺作及香山书院集体创作的都市文化长卷和藏品。香山书院2015年朱天曙教授公益书法高级研修班也正式启动。
香山书院是由《中国书画》杂志社、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和北京淡水河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文化艺术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香山书院院长朱天曙在揭牌仪式上提出“正见力学,深美闳约,文心诗境,圆融神明”的书院精神和艺术理想。
“杨绛先生讲: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们想贯彻这样一个理念,把自然和艺术结合在一起,所以起名叫书院,而不是研究院、创作院,选址在香山,就是要远离喧嚣、植根传统,从而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境界。”朱天曙表示,成立书院是他多年的愿望。
当前的现代教育体制为应对商品社会的需求,“批量化”“标准化”生产人才的方式,恰恰丢失了书院的师徒授受、更重视对“人”教化养成的教育方式的精华。而香山书院注重学员的立体式学习,“我们从技法、审美、人文、哲学层面来启发学员,注重人的修炼,传授的是中国经典文化和艺术规律,通过学经典从而学习古人的精神。”朱天曙介绍,首批书法研修班招收了10人,学员中有寺庙的僧人、北大的老师,还有来自院校的长江学者,“他们来这里学习没有现实功利目的,完全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
研修班招生没有固定的门槛,学员由朱天曙亲自审核、确定。与社会上学费高昂的各种名家班不同,由于是公益性质,招生时对学员没有硬性的要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要求学员是‘乐之者’,因为来这里学习,不是为评职称,也不是为成名,没有现实的目的,就是出于对艺术本身的热爱,追求一种‘无用之用’。”朱天曙说。
为何这些接受过良好教育、且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还愿意花费精力与时间来到书院“回炉闻道”,朱天曙认为,这恰恰反映了中国艺术教育的弊端,即重视向学生传授技术性、工具性知识,而忽略了中国艺术的本来面貌,即没有很明确的界限。“当然,学书法要有技法,但只谈技法不够,现在很多都有书法学院的教育模式实际上是艺术职业教育,不是真正的人文类教育,老师也不具备多方面的修养。知古才能知今,现在很多搞书法创作的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为此,香山书院计划邀请文字学家为学员讲《说文解字》,解析540个部首,以期使学员能更好地练习篆书,还将邀请研究唐代和清代文学史的一流专家为学员普及古代经典。“香山书院以书法作为一种载体,来传播、传承中国的古代经典文化,既包括艺术也包括文史,我们想传达在当代可以思考这样一种做法。”朱天曙说。
为了更好地实施书院教学,朱天曙还专门设计了一套教材,包括临古系列、研究系列、入门系列,用通俗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书法的门径中,接近古人本来的意思,使之了解书法应该是什么,教材采用书法问答的形式。“古时的书院正是采用学生提问老师的形式,古代的佛教经典很多也是问答形式,所以,香山书院从教材上就体现了书院教学的特点。”
黄宾虹曾提出要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那么,究竟该如何从中国文化自身中去寻找?朱天曙认为,回归传统书院的教学模式与精神追求是拾回“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对于当前书法界过分强调创新,他指出,很多人理解传统是放在博物馆中的古董,其实传统本身很鲜活,创新是要有传统来支撑的,现在过分谈创新,传承谈的太少,在现阶段,传承的意义大于创新。
朱天曙认为,树立文化自信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身体力行,他主持香山书院正是他实现人文艺术理念的开始。“现在中国的艺术教育把西方的一套学问拿过来,形成一种考核体制,这就导致不是关注人文本身,而是迎合形成的这套体制了。中国有这么多的经典的典籍、文献、思想、作品,应该有更多的人去呵护,才能真正传承文化经典,品味典雅的人文艺术作品。”
在香山书院揭牌仪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表示,香山书院有望成为传承经典文化与品味人文艺术的精神圣地,开启新时代艺术创作和研究的“书院模式”。美国南卡大学资深教授、孔子学院美方院长叶坦认为,香山书院树立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古典形象和传承样式 【广西的书法家www.shufaai.com】,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海外传播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