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潭帖

 杭州美胜画室   2022-06-11 18:26   314 views 人阅读  0 条评论
摘要:

 袁桷《雅潭帖》,行书,纸本。28.3×38.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桷比者终日获接雅谭,继即探伺,且有假书之请。迺闻风帆趁潮,将促运米舟以还,繇是不果。兹审珮音琅然,方持

 

袁桷《雅潭帖》,行书,纸本。28.3 x 38.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桷比者终日获接雅谭,继即探伺,且有假书之请。迺闻风帆趁潮,将促运米舟以还,繇是不果。兹审珮音琅然,方持螯高詠,视吾徒如逐臭。妙墨相遇,惜不能与玉桂惠文相聚耳。二碑岂立谈可了,明当聚首。不具。桷再拜。

  本幅有鉴藏印“安仪周家珍藏”、“莲樵鉴赏”、“景贤”、“谭氏区斋书画之章”、“赵叔彦”等12方,半印2方。
  此帖为应酬信札,故信笔书写,无拘无束,章法自然得体,用笔结字颇有法度,提按转折,刻意精致,具有米芾沉着痛快,欹侧奇险之笔势。
  《墨缘汇观·法书卷》、《三虞堂书画目》两书著录。
以上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附录:师古图新话袁桷
——解读《雅谭帖》■刘东芹
转自《书法报》08年第3期 2008年1月16日(总第1200期)

袁桷(1266~1327年),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又号见一居士,鄞县人。卒谥文清。元大德初年(1297年),被举荐担任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后又拜侍讲学士。奉旨修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大典,元英宗对袁桷的博学十分赏识,又命他撰述宋、辽、金史,后因朝廷发生变故而中断。袁桷始从戴表元学,后师事鄞县王应麟,遂以能文名。泰定初年(1324年),袁桷辞官归故里,著有《五朝实录》、《仁宗实录》、《读书记》、《四明高僧传》、《延祐四明志》、《四明高僧诗》等。喜蓄典籍,承曾祖袁韶之业,搜书万卷,藏书富于浙东。卒后,家人保管不当,毁者过半。

赵孟頫在元代高举复古主义大旗,赵氏书风在元代大行其道,追随者蔚然成风。袁桷是赵孟頫的表弟,自然有亲见赵孟頫作书的机会,赵孟頫的书学思想、审美旨趣,无疑会对其产生影响,从袁桷的作品中就明显地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晋唐气息。分析袁桷的作品,会发现同样是学晋、唐书风,袁桷的作品中明显地流露出与同时代书家不同的味道,尤其与赵孟頫展现出了异样的面貌。陶宗仪《书史会要》云:“袁桷书从晋、唐中来,而自成一家。”李日华说:“袁清容书,快利沉着,亦是诚悬儿孙。”指袁桷书法受柳公权影响甚多。

袁桷的《雅谭帖》,除了以晋、唐为根基外,更多的是米芾书法对他的滋养。在赵孟頫书风笼罩的元代书坛,直接取法宋人,学习米芾且学得如此地道的书家已不多见,袁桷可谓其中的佼佼者。袁桷在许多题跋中显示了他对米芾书法的独到见解与肯定,如《跋米元章书》中云:“元章壮年学萧诚书,后学段季展,最后悉意师褚河南,其体三变,晚复规模大令,往往行书为长。”又云:“草书之变始张旭,行书之变由米老。”特别是对于米芾临古功力之深,袁桷心悦诚服。《雅谭帖》通篇以行书为主,夹杂少许草字,帖中“运、審、能、来”等字明显有米芾的影子,深得米芾“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旨。用笔八面出锋,线条质量极高,一些纤细的笔画也显示出完美的质感。字形结构似斜反正,恣意错落,既有米字的欹侧,又有王字的飘逸。通篇神采奕奕,精神飞动,笔意洞达,颇有生气,显示了深厚的学古功力与过人技巧。透过《雅谭帖》,我们能够学到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学书要想超越古人,必先做到无限的接近古人。袁桷是元代重要的鉴藏家,他鉴定、题跋过许多晋、唐、宋、元名迹,其中赵孟頫的绘画最多,这些真知灼见都是他艺术审美的直观感受,读来令人受益良多。
 

本文地址:http://hzmshs.com/45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由 杭州书法培训班 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