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的出现
我们学习隶书必须知道隶书的起源和沿革。掌握更多的知识,知道更多隶书作品的面貌,才能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创作,才能提高自己的眼力。有比较才有鉴别,有研究才能吸取。那种只注意范帖笔画的摹写而不注重学习研究是很难学好隶书的。
隶书的出现,据汉许慎《说文·叙》说:“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卫恒的《四体书势》也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用之,独符玺、蟠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这是说,隶书出现在秦时,由于战事频繁,狱吏公务多,而古文、篆书写来非常麻烦,从篆书趋向简易出现隶书体,传说是狱吏程邈在狱中经过多年删改而成。这只能说,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从民间开始,篆书由于圆转纵势笔画多,难以写成,遂变成方扁横势,由多笔画加以省减成便于书写而成隶书。但是最初的隶书仍然没有脱离篆书的影响,隶书成熟过程是渐变的过程,成熟以后也在变化,逐步走向衰落,它始终处于演变当中。我们可以从大量留存下来的隶书实物证明这点。湖北云梦县西睡虎地的秦律简,是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时的秦隶,书体还保留有篆书结体的遗意,但是已经隶化(见图126)。秦律简的隶书,结体虽然还有篆书圆转的影响,但已经基本方正,笔画虽还带有曲势,但已基本平直,可以看出是在隶化过程中。又如秦代的陶文(见图127),其中“宫”、“疆”、“咸阳”等字,虽也有篆书遗意,但笔画简便化了,即是说有隶书的笔味。又如秦始皇时刑徒墓瓦志刻文(见图 128),也是明显的秦隶,结体方整处纵势,笔画方折,平入平出。因为是砖刻,不可能刻出圆曲笔画,要刻也很难,且是刑徒不会那么下功夫,直来直去是最简便不过的刻法。同时说明,这种出现的新俗体,既能在刑徒墓中出现,其它民间用途也会使用。可见篆书的隶化是民间先开始,是为了实用的简便,才逐步演变而来,又经过当时文化层对民间的这种写法加以整理,成为一种官方承认的秦书八体之一的新俗体,即是秦隶,也称佐书,佐吏书写的书体,也可理解“佐”为辅助性的意思,即篆是正体,隶书只是辅佐之书。所以早期的隶书只是篆书的简捷。秦代隶书,云梦秦律简的秦隶是有代表性的。横画已有波磔笔的笔意,撇笔轻捷,捺笔厚重,但提按尚单调,竖画起收笔也较随意,尚无成熟时隶书起收笔的笔法丰富。转折尚是圆转笔势,竖、撇笔的收笔处都是偏左的尖状,但结体从整体看已成方形。所以秦隶是隶书处在初期阶段。但作为审美来说,秦律简的隶书具有典雅美,与东汉成熟时期的隶书的风韵是不同的。秦律简是秦人亲笔所书的墨迹,古雅自然,东汉多是石刻,故刀味较重,风格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