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是一种个体精神产品,拥有将自己的感情和爱好等精神因素转化为物质形式的过程:而这个“形式”,是“个人”所独有的,是个性
的体现,别人是不可重复的。“书如其人”,也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个性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稳固的但又是相对的心理特征。它既
有先火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因素。“性相近,习相远”,说明有可以改造的一面;“禀性难移”,又说明有同定的难移的一面。外因要通过因
而起作用。什么是性格它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与性格相互渗透的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成功与失
败,它决定着对事物积极、消极的态度。性格比人性、人格(气质)概念更为广泛,它包括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一影响性格的三大因素是心态、
环境、地理环境。心态是影响性格的基石.环境是影响性格的瓶颈,地理环境不同则性格也存在差异。
现在回到正题上。字为什么“如其人”,也就是说书法的线条为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这“形式”为什么会产生“意味”在中国书沦
中说,“书者,心画也”。书法,是一种写心活动你如何想就如何写,什么样的心性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书性。具体些说,不同的心态产生不同
的气力;不同的气力,产生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形势,产生不同的神韵,即由心使气,由气执笔,由笔达意,心手相应,力注笔端。由此,书
法之“筋.骨、肉、血、精、气、神”自然就流露出来。故又有人说:“万象者,迹也;流美暂.人也”。在线条中包容着宇宙万象。大干世
界.通过人的感情、心灵.加以高度慨括、提炼 【书法讲座www.shufaai.com】,运用笔墨表现在字中,也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线条,不同的风格,也就仃“风格即人”的
说法。“如”的什么如人、如字、如风格,故“风格即人”也就是这个意思。
上面说明了心性与书性的一般关系.也涉及到书法的心性(个性)、手性、笔性的心理“内核”但还还未能科学地说明这种关系。
当代艺术的研究,已经从一些外部的规律转入到艺术本体与人的本体上求古代的书论比拟的多,往往失之空泛。如果借助外国一些科学成果
研究中国的书法艺术,就会深入一步。一些论者借“格式塔”艺术心理学探讨书法艺术的形式与主体感情的关系,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抒情这意。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
发之。”因草书最能充分抒发一个人的情感,故要抒发各种情感,在兴来时就用草书抒发出来。张旭、怀素就是例证.他们性情豪放不羁.字
如脱缰之马.心手相随,任意挥洒,写出了“如其人”的狂草来。
二、性格不同,书风不同:孙过庭《书谱》中说,性格耿直的人,书法挺拔平直.而缺少圆润.在审美趣味上偏重直率;性格刚强的人,倔强
而缺乏圆润,喜好刚劲;矜持随他的人,往往背离了规矩.偏于把玩;脾气急躁的人,下笔过于急迫.多于求快;性情温柔的人,毛病偏于轻
柔,笔态圆活;生性多疑的人,沉湎于凝滞生涩之中,偏于迟滞;迟缓笨拙的人,多于困顿,有固执之态。有的人是内向型,内刚外柔,笔下似锦里裹铁,以柔为美;有的人是外向型。内柔外刚,骨劲显于外,流美显于内,直中见美。这里既有共同的一面(一般哪种性格就出现哪种字态,也就有哪种审美趣味),又有特殊性的一面。共性是在不同的个性之中出现的综合表现。故历代的名家作品.流传下来的如王羲之《兰亭序》就表现得平和简净,妍美流便;颜真卿.刚直不阿.写的《祭侄文稿》宽博、雄浑、气势磅礴;苏轼豁达大度.所写《寒食帖》浑厚肥美,端庄刚健,自大自刚之气融于字里行间,从困顿中见容颜。
三、感情因时而变.因景生情。人有喜、怒、哀、乐.字也会出现“和、舒、粗、秀”等特征。一般地讲,心情愉悦时,人心平气和.字就舒展.在墨道中人墨的频率就匀称.不燥不润.给人的感觉则笔力缓而浑。字态流而畅;人发怒时.则气粗势强,写出来的字则粗壮,下墨的频率则紧而劲,给人的感受是气满、势壮;遇到悲哀痛苦时。则气沉心闷,情绪低落.墨道的频率就沉重.或时断时续,时起时伏.笔姿时好时坏,时枯时润.时静时动.时畅时滞,透出心绪低沉寡欢的样子.当人觉得快乐时.面呈笑容.字则流畅、清丽,墨道频率悠扬顿挫,圆润活泼.节奏明快.呈波浪式流动,像“情歌”那样悦耳动听二故有的人则面带微笑。字便似水流淌,有的人低眉吊眼;字便荆棘丛生。心理特征不同,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不同的情味。
四、情绪不同.面貌各异。这也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各种书体,在表达情绪方面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取向如篆书的圆润、雄浑.隶书的朴实、灵动,行书的流畅、妍美,草书的宣泄、狂放,楷书的宁静、恬淡,产生了不同书体在书写情绪上的不同特质。
(二)各代书法“风格”因个性情绪的束缚与变革,更是如此二如大篆繁而杂的结构,书写不便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于是产生了统一的小篆。小篆书写诸多不便又阻碍着社会发展,于是流行于民间的隶书兴起了。随着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楷行草又滋生起来了。以后又以妍美流便代替了质朴古拙,后又以“意”代“法”等,“束缚”了又“解放”,“繁复”了又“简便”。历史就这样,随着不同的情思向着美好、和谐、文明、科学的方向发展。
(三)每个人也会以不同内容,表现不同的情绪。如王羲之写《乐毅论》,情绪多有忧郁;写《东方朔画赞》,思想瑰丽奇妙;写《黄庭经》.怡悦于虚无之境;写《太师简》,则感念于世情的曲折;写《丧乱帖》,从顿挫的笔触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困顿生活中的百感交集。到了创作《兰亭序》时,则思绪奔放.神情飘逸,感到快乐的笔调已溢于言表。倾注哀伤时,叹息又发于胸臆,一看就可悟得心绪之所在,无不以书法内容而发出不同的心绪。这和人们在春夏之际时,会觉得心情舒畅,秋冬便会感到情绪郁闷是一样的道理。
(四)气质是一个人内质表现于外的个性特点:是与性格相互渗透的表征它可以影响人一生的成败,如果不加以提高、完善,就有可能走向极端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这四种体液在不同人身上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因此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以后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又把这些具有心理特征的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1.多血质的人,有很高的灵活性,情绪容易波动一2.胆汁质的人,有很高的兴奋性,脾气暴躁。3.粘液质的人,安静持重,但灵活性不足4.抑郁质的人,具有高度敏感性,容易动感情。不同气质的人遇事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气质也为性格蒙上了个性色彩,在书法方面电是如此、这就是说.气质决定人的生理特性,性格则决定人的社会特性,同时也说明气质在性格的作用下是可以改造的。人是善恶组合的统一体,它既有先天的不可逆转的个性因素,又有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可改变的共性因素我们要变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使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态度方式,进入真正的“字如其人”“风格即人”的理想王国。明乎此,我们就不仅要着眼于“字内功”,而且要着眼于“字外功”,并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不可分割的生命体。而那些时尚流行的缺失文化.徒具形式,追名逐利,趋炎附势,其丧失人格的行为,都与中华民族的正大气象背道而驰.这就是我要说的肺腑之青。慎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