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玺印
1.官印
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虽统治只有15年,但其“托古改制”,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无不欲“革汉而立新”,影响广泛。这些措施在新莽官印和封泥上均有充分的反映,历来深受学者的重视。新莽官印遗存至今大概有一百七十馀方,王莽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印章产生了影响:
官名。王莽主要依据《周官》、《礼记·王制》等儒家经典来改易官制,方法有二:一是增加新官职,如中央设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马司若;地方上实行州、部、郡、县四级制,州置牧副,部置监副等;二是改变原来官名,如中央更大司农为羲和,又改为纳言,太常为秩宗,少府日共_[,执金吾为奋武等,地方上改太守为大尹,都尉为太尉,县令长为宰等。
地名。王莽据《禹贡》将西汉十三州并为九州,西汉郡县名称几乎全部拆散改变,如敦煌改为敦德,武威改为张掖等,人称“莽州郡官名,改无常制,乃至岁复变更”,有时连官吏也不甚了了。
此外还有爵名、封地名和“新”字国号。《礼记》中的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王莽据此再依五服亲疏来议定封爵授土之制,如“封王氏齐衰之属为侯,大功为伯,小功为子,缌麻为男,其女皆为任,男以睦,女以隆为号,皆受印拔”,又将爵号如关内侯改为附城等。王莽还在始建国元年收回西汉赐给少数民族的印绶,而改为以“新”字开头的印绶,并且改“玺”为“章”。
典型的新莽官印有“奋武中士印”(图2.3-71)、“常乐苍龙曲候”(图2.3-72)、“丽兹则宰印”(图2.3-73)、“敦德尹曲后候”(图2.3-74)、“汉氏文园宰”(图2.3-75)、“新保塞鸟桓更犁邑率众侯印”(图2.3-76)金印、“新五属左佰长印”(图2.3-77)等,以上官印除体现王莽改制对官印的影响外,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印文多数为五字或六字,不见四字印,符合王莽所信奉的“土德”①之说。另外,印文章法整齐
x
①按“三统五德”,汉自称是“土德”,而新莽却称汉为“火德”,而自居“土德”。对这一问题及“三统五德”之说请参看顾颉刚的《西汉的方士与儒生》一书。
匀称,五字印分三行排列,末字占一行;六字印亦分三行,行各两字。印文是标准的缪篆,很规范,不像典型西汉官印那样圆劲,也不像东汉官印那样方正,字形稍长,笔画圆润、匀称,肥瘦适中,结体严谨工整,端庄秀丽。常用印文中特点最强的莫过于“丞”字了,此字最下一笔的两端上翘甚高,西汉“丞”字的下一笔虽翘而短,东汉以后的“丞”字下一笔则多已写成一横了。
王莽热衷于改名,以表明汉朝“火德销尽”,而为“土德将兴”的“新”所取代,可由于“名讳屡更,苛碎烦赜”,以致“吏民昏乱,莫知所从”,加剧了社会危机,也导致了新莽政权很快灭亡。但王莽曾“博征天下工匠” 【新疆区的书法家www.shufaai.com】,新朝的铜器无不铸造精良,有口皆碑,莽印也不例外,王献唐先生曾赞日:“印为国家重器,尤刻意求工,今传新莽官印,钮制炼冶,俱皆华妙,印文书刻之工,远迈秦汉,更无论魏晋。昔戴醇士谓莽泉为一绝,余谓莽印亦为一绝,篆刻至莽,殆摹印之极规矣。”①评价甚高。如“新五属左佰长印”不过是匈奴降国中“佰长”之印,据《史记·匈奴传》,匈奴有“诸二十四长,亦各置千长、佰长、什长”,可见新莽换印至于佰长,可见当时朝廷所制印章数量之惊人,而刻_T却仍一丝不苟,未见草率,当时工艺与技艺之精湛令人惊叹。
2.私印
新莽时期的私印最著名的是罗福颐《古玺印概论》中著录的四方印,即“高鲔之印信”、“杜嵩之信印”(图2.3-78)、“姚叟之印信”(图2.3-79)、“座隆之印信”,这四方私印尺寸同官印,印文用五字,很明显是据官印判别出来的。新莽墓葬中出土,据考证为新莽私印的有数十枚,如“黄晏”(图2.3-80)、“封信愿君自发”、“傅褒私印”(图2.3-81)、“郭庆私印”等②,与上述四方新莽私印在尺寸、字数、风格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其中或是新朝统治太短的缘故。
①王献唐:《五镫精舍印话》,齐鲁书社出版社1985年4月版,第337页。②“黄最”、“傅褒私印”二印见《湖南省博物馆藏占玺印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
另外,利用王莽的“改名癖”及其国号“新”,也可从传世印谱中找到一些新莽私印,如“新成左祭酒”(图2.3-82)、“新成日利”以及著名的鸟虫书印“新成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