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的人生境遇和书法成就的故事

 杭州美胜画室   2022-01-15 18:40   335 views 人阅读  0 条评论
摘要:

朱耷的人生境遇和书法成就朱耷(1626-1705),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朱元璋十六子宁王朱权的九世孙。一生字、号、别号特别多。朱耷原名统鐢,号彭祖,袭封辅国中尉。清顺治五年(1648)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康熙

  朱耷的人生境遇和书法成就

  朱耷(1626-1705),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朱元璋十六子宁王朱权的九世孙。一生字、号、别号特别多。朱耷原名统鐢,号彭祖,袭封辅国中尉。清顺治五年(1648)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康熙五年(1666),取号雪个;后又有个山、驴屋等号。康熙二十三年,始号八大山人,以前字号皆弃而不用,直至去世。朱耷一生经历坎坷,少年时应试得中诸生,19岁时遭国破家亡之痛,遂装哑不语,后削发为僧,与母亲同居新建县西洪崖多年。36岁回家乡南昌,据说经营青云谱道院,任道院主持。62岁时,他把道院交给道徒涂若愚主持,从此做一个还了俗的老遗民。朱耷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也是一位风格奇特的书法家。他一生以气节自砺,书画不售给权贵,对持金银绫绢求书者不屑一顾;但对贫土山僧、市井平民,倒是有求必应。因此一些显贵求索书画,反而要从下层觅购。他的山水画多残山断水,意境荒凉,以表亡国之痛;他画孔雀故意画得丑陋,拖三条翎毛,以讽刺清王朝官僚的顶戴花翎。他的书画落款,“八大山人”四字紧密联缀,看上去似“哭之”又像“笑之”,造成“哭笑皆非”之意,以发泄其内心的愤懑。据卜灵《简论八大山人的书法风格》一文所述,朱耷师法的书家和法帖有:汉魏六朝的蔡邕、锺繇、张芝索靖王羲之王献之王僧虔,隋唐五代的欧阳询欧阳通虞世南褚遂良、唐高宗李治、孙过庭李邕张旭徐浩颜真卿怀素杨凝式,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明代的宋克王宠董其昌黄道周 【台湾的书法家www.shufaai.com】,以及《阁帖》《瘗鹤铭》等。可以说八大书法真正是“转益多师”

 

朱耷的人生境遇和书法成就

  朱耷的书法,楷书由学欧阳询而上溯锺繇、王羲之,行书得力于颜真卿、董其昌、王宠等人,狂草则师法张旭、怀素和黄庭坚。他的行草书最有特色。他的书法在广泛师承前贤的基础上,化繁为简,融入自己的个性,自成一家。他善用秃笔,不管是临写法帖,还是书法创作,其作品都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用中锋、藏锋、圆笔,线条粗细大体均匀,有点像今天粗硬笔写的字,笔画圆转流畅,简练浑朴,又极具张力,气象浑穆高古。在字的结构安排上,或端严平正,或偏旁移位。他偏好异体字,改变字内部位之间习常的架构关系,放胆夸张某一局部――消极夸张则令其促敛,积极夸张则使其纵展,促长引短,拘大展小,造成变形,形成令人兴奋惊讶的对比。他善于把楷、行草书各体小大斜正的字,以画家独具的构图意识,置于一幅作品之中,形成忽正忽斜、忽大忽小、忽静忽动的奇异布局,表现出险绝飞动、狂怪奇伟的独特风神八大山人的书迹,包括立轴、尺牍、扇面、横披、对联,以及在图轴、图卷和画册上的题款、题诗等多种形式。山人书法在博采百家的基础上,形成了笔画圆浑劲健,结体险怪多变,布局疏朗大方,气韵宁静高古的独特风格。朱耷的书法代表作有《河上花图卷》《五绝草书诗轴》、对联墨迹《几阁》等。行草书对联“采药逢三岛,寻真遇九仙”结构取法于褚遂良楷书、李邕行书,篆书线条,布局极大胆,上下字形偏小,中间“药逢”、“真遇”字形偏大,别具一格。《草书轴》“客自短长亭,愿画凫与鹤。老夫时患胛,鹤势打得着。”。这首打油诗,似乎是与求画者的对话。古代城外大道旁,五里设短亭,十里设长亭,作为行人休息或送行饯别的地方。客人(求画者)问作者能不能画短亭、长亭这些内容,并希望作者能画上野鸭和白鹤。作者回答说:“老夫正患肩胛痛的疾病,像病鹤一样,画鹤的姿势刚好合适。”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表达出不愿应酬作画的意思。此幅墨迹用篆书写大草,圆浑酣畅,结字时放时收,末行留有大量空白。事、得、鹤等字,从王羲之行草化出,气势放纵似黄庭坚草书。是“八大体”代表作。

本文地址:http://hzmshs.com/8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由 杭州书法培训班 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