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政治昌明,国力强盛。书法逐渐从六朝的遗法中蜕变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于世。唐初楷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人合称“初唐四家”。
欧阳询是位全能的书法家。唐代张怀瓘(guàn)《书断》称他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所谓八体,大概指大篆、小篆、隶、真、行、草以及飞白、章草八种书体。欧阳询从小随养父江总在江南读书习字,江总(519-594),官至陈朝尚书令,不仅以文学著称于世,而且擅长书法。窦臮(臮jì古同“暨)《述书赋》评论陈代书家智永等22人,江总名列其间。欧阳询学书,开始当受到梁、陈书风的影响,而梁、陈书风则以王献之为主流。
欧阳询年轻时非常留心学习碑帖,宋代李昉《太平御览》卷589引《国史纂》载,有一次欧阳询出门远行,偶尔在野外看到西晋书法家索靖所书的石碑,他停下来看了一会儿,然后继续赶路。他走到几里之外,却又返回来继续观赏。后来感到疲倦了,就在石碑下坐了下来,天黑了就坐卧在石碑旁过夜,一连逗留三日才离去。他对书法的真诚热爱成为书法史上的佳话。索靖擅长章草,他那种劲健的笔力气势对欧阳询有直接影响。据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欧阳询十分重视收集研究古代的书法文章,有一次他在街市上看到王羲之指导儿子王献之习字时撰写的《指归图》一本,图里的内容是有关书法用笔的方法。欧阳询如获至宝,用三百块浅黄色细绢买下《指归图》,回到家里,夜以继日地阅读研究,高兴得睡不着觉。他对书法技艺就是这样地执着专心,于是书法深得“二王”造诣,创立了独具深远意义的“欧体书”为世人所赞叹敬仰。《指归图》
传说是王羲之传给其儿子王献之的传家宝,现已失传。《旧唐书》卷189上《欧阳询传》称欧阳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来逐渐变化,从王羲之书风中摆脱出来。宋《宣和书谱》卷8也说,欧阳询酷爱书法,“学王羲之书,后险劲瘦硬自成一家”,晚年笔力更加刚劲,富有敢于执法、当廷争辩的谏臣风采;结体意态精密俊逸,如“孤峰崛起,四面削成”。欧阳询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74岁书)就是他的隶书作品。他的楷书受到汉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及隋代《董美人墓志》等碑刻的影响究其用笔,方圆兼备而劲险峭拔,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含隶意。他吸取了隋碑方正峻利的特点,又融合二王书法的秀骨清神,形成平正中寓险劲的独特风格,又称“率更体”。他还注重对楷书法度的研究,他的《三十六法》探讨了楷书结构、章法中的欹与正、虚与实、主与次、向与背等多种关系。
欧阳询书法在唐初影响很大,《旧唐书》卷189上《欧阳询传》记载,在当时,人们得到欧阳询的尺牍文字,都用来作为习字的范本。高丽国非常重视欧阳询的书法,曾经专门派遣使臣来求索欧阳询的墨宝。唐高祖李渊感叹说:没想到欧阳询的书名远播到邻近的国家,他们观赏欧阳询的字迹,本来就会认为欧阳询是身材魁梧的人吧。”在当时,朝廷王公大臣的碑志多由欧阳询书丹,即使是宰相杜如晦的墓碑,序铭出自虞世南之手,书法却出自欧阳询之笔。欧阳询的书法创作以楷书为最,所写的《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74岁书)、《九成宫醴泉铭》(75岁书)、《虞恭公温彦博碑》(80岁书)、《皇甫诞碑》(贞观年间书)被称为唐人楷法第一,其中《九成宫醴泉铭》最负盛名。他的行楷书《张翰帖》(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梦奠帖》(藏辽宁省博物馆)等,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可宝贵。他在85岁高龄时还为儿子欧阳通书写了一部精致的习字范本―《小行楷千字文》(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帖风骨清峻,笔笔精到,令人叹服。欧阳询的书法还直接影响到他的儿子欧阳通。欧阳通(―691),字通师,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的第四个儿子。书法继承父亲欧阳询的楷书风格,而且父子齐名,号称“大小欧阳”。据宋代朱长文《续书断》记载,欧阳通早年丧父,母亲徐氏有心培养他,教导他临习父亲欧阳询的书法。徐氏还担心幼小的儿子懒惰,经常给钱叫他到街市上去买父亲欧阳询的书法墨迹。欧阳通每次买到父亲的书法作品,心里感到特别高兴,也更加敬佩父亲,于是就用心临摹父亲的书法 【南北朝书法家作品www.shufaai.com】,并希望自己的字能够像父亲的字那样受人欢迎,卖出高价钱。他从早到晚用心揣摩,刻苦练习,几年之后就继承了父亲的书法风格,号称“大、小欧阳体”。欧阳通晚年更加重视自己的书法,对笔的制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他用狐狸毛做笔心(即主毫),用兔毛覆在周围做副毫,笔管用象牙、犀牛角。每当他写字时,一定要用这样精制的毛笔,如果没有这样的毛笔,他就不愿意写字。
传说是王羲之传给其儿子王献之的传家宝,现已失传。《旧唐书》卷189上《欧阳询传》称欧阳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来逐渐变化,从王羲之书风中摆脱出来。宋《宣和书谱》卷8也说,欧阳询酷爱书法,“学王羲之书,后险劲瘦硬自成一家”,晚年笔力更加刚劲,富有敢于执法、当廷争辩的谏臣风采;结体意态精密俊逸,如“孤峰崛起,四面削成”。欧阳询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74岁书)就是他的隶书作品。他的楷书受到汉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及隋代《董美人墓志》等碑刻的影响究其用笔,方圆兼备而劲险峭拔,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含隶意。他吸取了隋碑方正峻利的特点,又融合二王书法的秀骨清神,形成平正中寓险劲的独特风格,又称“率更体”。他还注重对楷书法度的研究,他的《三十六法》探讨了楷书结构、章法中的欹与正、虚与实、主与次、向与背等多种关系。
欧阳询书法在唐初影响很大,《旧唐书》卷189上《欧阳询传》记载,在当时,人们得到欧阳询的尺牍文字,都用来作为习字的范本。高丽国非常重视欧阳询的书法,曾经专门派遣使臣来求索欧阳询的墨宝。唐高祖李渊感叹说:没想到欧阳询的书名远播到邻近的国家,他们观赏欧阳询的字迹,本来就会认为欧阳询是身材魁梧的人吧。”在当时,朝廷王公大臣的碑志多由欧阳询书丹,即使是宰相杜如晦的墓碑,序铭出自虞世南之手,书法却出自欧阳询之笔。欧阳询的书法创作以楷书为最,所写的《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74岁书)、《九成宫醴泉铭》(75岁书)、《虞恭公温彦博碑》(80岁书)、《皇甫诞碑》(贞观年间书)被称为唐人楷法第一,其中《九成宫醴泉铭》最负盛名。他的行楷书《张翰帖》(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梦奠帖》(藏辽宁省博物馆)等,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可宝贵。他在85岁高龄时还为儿子欧阳通书写了一部精致的习字范本―《小行楷千字文》(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帖风骨清峻,笔笔精到,令人叹服。欧阳询的书法还直接影响到他的儿子欧阳通。欧阳通(―691),字通师,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的第四个儿子。书法继承父亲欧阳询的楷书风格,而且父子齐名,号称“大小欧阳”。据宋代朱长文《续书断》记载,欧阳通早年丧父,母亲徐氏有心培养他,教导他临习父亲欧阳询的书法。徐氏还担心幼小的儿子懒惰,经常给钱叫他到街市上去买父亲欧阳询的书法墨迹。欧阳通每次买到父亲的书法作品,心里感到特别高兴,也更加敬佩父亲,于是就用心临摹父亲的书法 【南北朝书法家作品www.shufaai.com】,并希望自己的字能够像父亲的字那样受人欢迎,卖出高价钱。他从早到晚用心揣摩,刻苦练习,几年之后就继承了父亲的书法风格,号称“大、小欧阳体”。欧阳通晚年更加重视自己的书法,对笔的制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他用狐狸毛做笔心(即主毫),用兔毛覆在周围做副毫,笔管用象牙、犀牛角。每当他写字时,一定要用这样精制的毛笔,如果没有这样的毛笔,他就不愿意写字。
书法家
相关文章
关键词: